新闻中心

盐碱地改良新技术获突破!有助于降低改良成本缩短周期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研究员王志春团队开发盐碱地精准改良新技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苏打盐碱土改良剂,研究成果已在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地推广应用。

  王志春介绍,盐碱地改良是世界性难题,实践证明,传统的通过引水灌溉冲洗降低盐度的方法,无法保障前期作物取得经济产量。特别是东北松嫩平原西部5595万亩盐碱地,土壤碱化度高,养分有效性低,盐碱度空间差异显著,难以实现大面积治理利用,如果统一采用同一种改良措施,会导致生产投入加大,造成资源浪费。

  为解决这一问题,该研究团队从2009年起开展土壤盐碱化空间变异特征研究,建立土壤盐碱化程度定量诊断和定位分区方法,开发基于土壤盐碱空间差异的“苏打盐渍土精准改良技术”,获得2019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此外,团队还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苏打盐碱土改良剂“脱碱1号”。目前研究成果已在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地区累计示范推广110万亩,实现水稻年增产2500万公斤。

  “精准定位,有助于降低改良成本,缩短改良周期,实现土地质量整体提升。”王志春说,接下来还要深入研究怎么样降低盐碱对养分有效性抑制作用,进一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导水性能。

  据了解,中国约有15亿亩(1亿公顷)盐碱地,限制了农业生产和植被生长。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通过化学改良、种稻综合改良等技术,致力于将贫瘠的盐碱地改良成耕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治沟造地是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建设之后一种新的沟道治理方式,是淤地坝建设的继承和发展。治沟造地以小流域为单元,通过人工削斩山脚边坡,取土填沟、筑坝,辅以水库、排洪渠和边坡护理等,将沟谷中低产分散的耕地扩增为大面积的、可机耕的高产农田。前期研究表明,治沟造地对流域内地下水抬升和土壤盐

  引言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稳定,耕地作为国土资源的精华,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精确指出:要严格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目前,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水平,粮食的有效供给逐步增加。在实现耕地高产稳产的同时

  摘要为了研发新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改良盐碱土壤,采用土柱淋溶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脱硫石膏、改性腐植酸、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对盐碱土壤理化性能的改良效果,并探讨了相关材料对盐碱土壤的改良机制。根据结果得出:与不加任何材料的对照处理(CK)相比,脱硫石膏的作用主要是降低盐碱土壤的pH值和土壤

  当前,土壤盐碱化慢慢的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盐碱地是指地下潜水位升高、矿化度增强,加上气候干旱和蒸发强烈,导致深层土壤盐分向表土迁移,表土盐化或碱化程度加重的现象。盐碱土形成的实质是可溶性盐类在土壤中发生重新分布,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超过了正常值。盐碱地是中国最主要的后备土壤资源,改

  导语:2019年9月土壤修复项目中标信息汇,包含化工地块土壤污染、盐碱化土壤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等,所统计项目总中标额逾10亿元人民币。

  新疆华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受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规划建设管理局的委托,就“甘泉堡生态修复工程(一期)一标段盐碱化土壤修复(生物降碱)项目”项目(项目编号:HYZB-20190821)组织采购,评标工作已结束,中标结果如下:一、项目信息项目编号:HYZB-20190821项目名称:

  导读:文章综述了生物电化学在生态修复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介绍了其在盐碱地的修复、环境中抗生素及石油污染物降解、清洁能源产生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展望了生物电化学在未来生物传感器等方面的发展前途。背景生态修复是指采取生态工程或生物技术手段使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来或与原来相近的结构和功

  由中国科学院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农业部和环境保护部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刊》与中国生态修复网承办的战略与决策高层论坛:土壤与生态环境安全国际土壤年在中国主题活动顺利闭幕,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郧文聚分享了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与健康土壤有关的几项技术工作。一、两次全国耕地质

  为了进一步改善盐碱化土壤,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天津市武清区种植中心与百米马(天津)有限公司合作,引进盐碱地改良新技术,并召开培训会对技术的应用和效果进行了讲解和演示。百米马集团的盐碱地改良技术是应用生物物理方法,用一定量土壤有机修复剂添加在盐碱土壤中,使盐碱地土壤改善成适合作物生长的土壤,该技术在国内属领先水平。武清为沉积性退海平原,土壤呈偏碱性,部分地区盐渍化程度偏重,直接影响着植物生长。项目的实施将有望使盐碱地变良田。

  治理盐碱土壤是一道世界难题,多年来,传统治理盐碱土壤的技术周期长、使用不方便,效果不理想,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近年来,一种利用有机硅新材料自主研发的有机硅功能肥,在治理盐碱土壤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有望破解盐碱土壤大难题。1月15日,有关专家对河北省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和河北硅谷肥业有限

  “一年治盐碱,两年变良田,三年创高产”,正在成为现实。1月15日,由农业农村部组织的专家对河北省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和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有机硅功能肥治理盐碱土壤技术”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专家组认为,有机硅功能肥研制及其产品应用技术达到同类研究国际领先水平,在盐碱地改

  中原环保公布,公司于2019年11月14日召开的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收购河南育林及伟特嘉德所持中原环保郑州设备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股权项目的议案》,同意以自有资金2734.20万元收购河南育林、伟特嘉德所持中原环保郑州设备工程科技有限公司26%、23%股权。2019年12月10日,公司收到

  中原环保公布,经公司与河南育林国际花卉产业有限公司(“河南育林”)及北京伟特嘉德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伟特嘉德”)友好协商,拟现金出资1450.80万元、1283.40万元收购河南育林、伟特嘉德所持中原环保郑州设备工程科技有限公司26%、23%股权。收购完成后,中原环保郑州设备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公

  土壤盐碱、地下水浅且咸、淡水资源缺乏是制约盐碱区农业生产和植被建设的重要的因素,而以地下水工程化调控和淡水压盐为主的传统盐碱地改良措施已很难适应当前盐碱地绿色发展的需求。盐碱地的改良利用需要转变思路,把传统观念中的盐碱障碍因子作为重要资源加以利用,以实现盐碱地的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学

  中国现有盐碱地14.8亿亩,可开发利用3.4亿亩,已开发利用1.15亿亩。在可开发利用的盐碱地中还有2/3没有正真获得治理。记者从9月25日在长春召开的2017全国农田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发展的策略论坛(盐碱地专场)获知上述信息。盐碱地农田治理越来越紧迫,有关部门力推适宜的综合治理技术,促进盐碱地产业升级、农民

  近年来,我国耕地红线正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事实上,盐碱地是一种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在我国约5亿亩的盐碱地中,有2亿亩可以被改造和利用。盐碱地改良不但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更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具备极其重大意义。确定盐渍化程度在一切改良措施实施之前,首

  在新疆,不同程度盐碱危害的耕地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3;在黑龙江,盐碱地面积以每年30万亩的速度逐年增加;在甘肃,因土地盐渍化损失的粮食每年超过1亿公斤。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在上述地区调研后切实地感受到,盐碱地对农业发展以及粮食安全的重要影响。让13亿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