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根泥客

产城相融新型工业化是主导——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和二郎名酒名镇“两化”互动发展报告﹙中﹚

  一瓶酒,与一个1万亩的中国白酒先进资源聚集区,与10万亩红高粱,与一个低碳生态的新农村。

  寻找酒与园区、酒与小镇、酒与新村的关联度,便是寻找泸州“两化”互动破题的关键点。

  是否有一个主导产业,主导产业中是否有一个体现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对推进“两化”互动至关重要。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成为产城融合的重要结合点和有效突破点

  近日,郎酒包装车间流水线运转不停。车间墙外是年初贴下的标语“凝神聚力 实现出售的收益过70亿”。事实上,2011年1至11月,郎酒的出售的收益已破100亿元。这一数字,本是郎酒“十二五”要实现的目标。

  总投资60亿至70亿元,用5年时间将二郎镇打造成具国际水准中国特色的白酒小镇。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说,二郎镇的建设资金全部来自郎酒利润。

  一瓶酒,究竟有多大的能量?在距二郎镇200公里外的泸州江阳区,泸州的另一瓶酒泸州老窖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

  以泸州老窖为龙头,按照白酒产业供应链节点的完整匹配,规划面积1万亩、总投资150亿元的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集中发展区2006年拉开大幕。5年来,围绕基酒酿造这一传统型支柱产业,吸引配套产业和上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把单一产业变成产业群,“中国第一个白酒加工配套产业集群”在园区雏形已具。

  园区规划几大业态:30万吨有机原粮种植、40万吨基础酒酿造、80万吨基酒储存、100万吨灌装生产、150万吨白酒配套包材供应、300万吨物流配送。

  园区规划三大中心: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传统产业因为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改变,化身为带动力超强的新型产业。不仅以供应链管理模式整合全产业链,更以实业为主轴,打造以投融资平台、市场资源为侧翼的制造、市场、金融一体化模式创新平台。

  整个园区由泸州老窖建设、管理并负责招商。凭借泸州老窖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园区引入企业102家,累计引进资金38.9亿元。

  产业集群,供应链整合,价值链分享通过产业链上不同业态的分工协作,带来了对内的合作效应与对外的整体竞争效应。产业集群的逐步壮大,产生出强烈的产业辐射效应,数平方公里内的各个中国白酒产业配套第一梯队企业,已经通过业态“共舞”。

  园区的北侧是包材园区,70%的包材企业来自沿海发达地区。海普制盖来自山东烟台,是国内瓶盖标准的制定者。作为泸州老窖的老朋友,海普制盖首批进入园区,2010年产值破6000万元,去年预计不低于1.3亿元,今年手中的订单已有2.5亿元,超过烟台总部。“这里有中国最完整的白酒产业链。”执行董事刘庆民说,以前产品送到泸州老窖需要一周,而现在只需半天。

  从运输到物流,四川宏图物流公司进入园区后实现华丽转身,拥有6万平方米的仓储及配套。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中国远洋物流、中国物流公司纷至沓来。未来,酒体的入库出库,将全部采用现代化的高速运输管道,利用地势高差,实现对酒体的输送,大大节约资源。

  如果说集中是按照区域做到物理集中,集群是按照产业链条,形成一个工业开发区,那么集约则是最高境界,研发、制造、销售等各环节高度集中关联,泸州酒业集中发展正初显这一态势。

  泸州市委书记刘国强这样评价:园区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共享通讯信息,共享能源交通,共享辅助企业,投资所需成本大幅度的降低,单位面积产出可观。

  今年3月,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将在园区开市。3年后,该交易中心将聚集酒类及相关这类的产品商家会员1500家以上,年交易额500亿元以上,构建中国白酒第一销售平台,并确立中国白酒价格指数。

  展望2015,泸州白酒集中发展区将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产值和服务性收入500亿元,吸纳工人5万余人。

  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城镇组团化、产城一体化,本质上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全局、由低级到高级的产城融合过程。农民向城镇集中,城镇提升对资源要素的聚集力

  2006年,李家秀出任黄舣镇镇长。上任当晚8点过,她准备到理发店洗头,不到5分钟便折返:“街上漆黑,一个人都莫得。”

  5年多过去,李家秀已任书记,镇上非流动人口也从1800人激增至近两万人,场镇建设面积扩容一倍。这个传统农业小镇,因为紧靠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走上发展前沿。

  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聚集着上万人,这么多人的吃住行娱如何来解决?泸州市的决策者将目光放在园区所在地黄舣镇。

  产业支撑城镇,城镇承载产业。新型城镇化,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城镇与产业联动发展来推进。2006年起,黄舣镇将全部重心放在配套园区建设上,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对资源要素的集聚作用。

  住5年总投资5.2亿元,新建定向限价商品房2000余套,新建商品房600余套,场镇居民自建100余套。新成立黄桥社区和社区服务站。

  行长5.28公里、宽46米的酒谷大道建成,与主城区的距离由现在的17公里缩短至5公里;26.5公里长的全省“十大最美乡村公路”沿江路穿镇而过;成自泸赤高速公路黄舣段初具规模。“一纵一横一环”的立体交通网络主干初步形成。城市公交客运站投入营运,新开通3路城市公交车,直接连接到泸州市区。

  公共服务场镇排污系统工程、农贸市场、综合文化站、新校舍拔地而起,银行、融资机构、中介机构纷纷入驻,小镇配套服务全面推进。

  目前,黄舣镇近5000农民顺利实现“农转非”,城镇化率比2006年提高13个百分点。正由同济大学设计的一个城镇规划显示,未来黄舣镇将按照容纳10万人口、全国酒业名镇规格来集中打造。将有更多的农民在城市找到商业和就业机会,成为新型城镇的一分子。

  产城一体的探索实践中,方式不完全一样。与黄舣镇以政府主导不同的是,二郎镇建设中企业的作用尤为突出。

  具体而言,郎酒集团为名酒名镇规划建设主体,投资建设名酒镇项目和郎酒总部、星级酒店等名镇项目。城镇道路、污水处理、通信管网、中小学等名镇项目由郎酒集团统一规划先行建设,建成后由古蔺县政府与郎酒集团核算,并整体移交作为国家资产进行经营管理。

  2015年,二郎镇镇上非流动人口将从1万人增加至3万人,随即改变的还有生态、环境和科学的城镇空间布局。随着叙蔺高速的通车,对面茅台机场的上马建设,二郎镇地处西南边陲的区位劣势将得到极大改观。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的过程。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两化”互动带动“三化”联动

  川南田野,雨后一片葱郁。距酒业集中发展区仅2公里的永兴村,一幢幢具有四川民居特色的别墅错落有致。

  李世莲以前不会想到,40岁的自己会同时有两种身份,一是农民,二是工人。这个变化与2010年泸州 “名酒名园名村”建设启动相关:依托名酒泸州老窖,带动名园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集中发展区和泸州老窖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促进名村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两化”互动带动“三化”联动,名酒名园向名村延伸,将几方关联起来的是神奇的红高粱。

  泸州老窖集团与江阳区政府先期共同出资1000万元,成立泸州红高粱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核心区5000亩土地范围内由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高粱专业合作社,高梁专业合作社以股东身份入股红高粱公司。专业合作社组织剩余劳动力,为红高粱公司种植高粱、蔬菜;有的村民经过培训,还可以到泸州酒业集中区当产业工人。

  永兴村地处核心区。这一模式下,李世莲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至少拥有3份收入:土地入股的保底租金、公司盈利分红、务工工资。

  与农业组织化、产业化水平同时提高的,是永兴村居住社区化。67幢别墅,是永兴村新村建设一期工程。根据同济大学的设计,永兴村聚居点将依山就势建房122户。

  李家秀介绍,主要得益于江阳区“土地整理+双挂钩”融资模式的探索。67户人集中居住,共整理节约出100多亩土地。将这100多亩土地指标留给江阳区,并在城市规划中划定相应的商住用地供江阳区按规定拍卖,拍卖土地收益全额返还并用于“名酒名园名村”项目建设,以城市发展平台实现以城带乡。

  天然气、排污系统等配套建设完成,农资超市、文化广场等新元素逐渐植入,永兴村民过上了 “共享城市资源、独品田园风光”的美好新生活,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也红火起来。永兴村2008年人均收入仅有3700元,2010年攀升到8000多元。

  名酒,名园,名镇,名村一个主导优势产业串起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泸州的“两化”互动实践,关键点清晰可见:新型工业化是主动力,三个集中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