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根泥客

中国品牌应该有勇气用中文命名

  最近几年,自主阵营发布了很多全新品牌,上市了大量全新车型,在品牌和车型命名方面,则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有的是纯中文名字,有的直接取一个洋名,还有的中西合璧土洋结合,或者直接就是几个英文字母。

  整体来说,在中国经营的品牌,越来越倾向于中文命名,当然也有一些中国品牌反其道行之,在品牌和车型命名方面,最大限度地考虑外国友人的感受,摒弃和拒绝中文,取一个国人完全看不懂的洋名。最典型比如上汽大通,本来有一个朗朗上口大气豪迈的中文名字,后来觉得中文太LOW,改了一个高大上的洋名字迈克萨斯,引发网上一顿群嘲。不久之前,某著名自主一线车企发布两个全新品牌,一个是纯粹的英文字母,另外一个则是国人看不懂的洋文,又是引发一片争议。

  本来是中国的车企,中国人投资,中国人经营,在中国市场销售,中国消费者使用,却偏偏给自己取一个洋名字,实在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背后还有深深无奈。

  之前,更具体是2000年代初期,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理论上对外开放同时也需要对内开放,所以大批自主品牌获得了市场准入,迎来了自主品牌欣欣向荣的时代。不过坦率地说,当时自主品牌的形象确实不堪,和丰田大众等横行全球几十年一百多年的巨头相比,完全不在一个级别,就如同一个刚刚钻出地面的树苗,和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对比。

  当时自主品牌大致有三大短板。首先,因为缺乏设计能力,奉行拿来主义,外形直接就是山寨;其次,因为缺乏核心技术,发动机和变速器都是靠买;此外,品控和管理能力太差,产品粗制滥造,质量低劣。

  总之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面对高山一样的洋品牌,自主想不自卑也难。所以那个年代诞生的比亚迪哈弗等品牌,都无可奈何地选择了洋文,期望借助一个洋名字,对冲一下身上的土味,很惋惜,也很无奈。

  与此同时,当时自主品牌取洋名,其实也是市场需求。二十年前,中国人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海外,崇洋有着非常大群众基础,在北京上海的高端商场的橱窗,你连一个汉字都看不到。哪怕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品牌,也一定要弄一行英文来衬托自己的“高贵”,在这种“全民外向”消费观的指引之下,自主品牌也只能仰人鼻息,取个洋名也是无可奈何无可厚非的事情

  首先一点,自主品牌整体实力在增强。在过去的10年,自主品牌迅速成长,大幅度缩小了与合资的差距,无论是销售规模,还是产品实力,或者技术实力实现了跨越增长,整体实力已能与合资品牌并驾齐驱。

  2021年,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已达到45%;2022年4月份,自主品牌份额进一步超过50%,比亚迪和吉利汽车则排名市场第一和第二。在核心主场SUV领域,自主品牌已经占据了相对优势,连续100多个月夺得销冠。在发动机、变速器和底盘等核心技术方面,自主品牌完全解决。在更有代表性的新能源以及智能驾驶领域,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技术实力甚至已超越合资,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主导力量。这种情况下,自主品牌的信心其实已经逐渐建立,是否取一个洋名字其实已不重要.

  与此同时,消费者也在成长,消费环境也在改变。当具有根深蒂固保守思想的60后和70们逐渐淡出,更年轻的85后以及90后成为市场主力,他们没历史包袱,没有经历自主品牌的仓皇时代,没有骨子里对自主品牌的歧视,能够以更为客观和中立的角度评价自主品牌。

  更重要的是,在其它领域,华为、大疆、李宁等中国品牌集体崛起,不但称霸国内市场,也开始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这极大提升了消费者对于中国品牌的好感和信赖,使得中国品牌使用洋文名字的必要性大幅度下降。

  除了市场因素之外,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是,对于母语中文的中国人来说,中文名字相比洋文名字,显然有着无法替代的优势,有着洋文永远难以触达的民族情怀。

  当我们正真看到长城、长安、红旗、理想、蔚来、零跑、威马和岚图这些中文名字时候,瞬间就会产生美好联想,瞬间就会觉得发自内心的亲近;当我们看到海豹、海豚、影豹)、星辰、星途星瑞)、逸动)、长城炮)这样名字时候,立刻就会领会名字背后的美好含义;当看到秦汉唐宋,立刻就能联想到历史上的强盛王朝,这是缺乏中文含义的洋名字无论如何也不会具备的母语情怀,也是任何一个洋文品牌所不具备的感情基础。

  如果还是有的人觉得,就是觉得中文名字比较LOW,方块字不如洋文名字高大上,那么反过来说,洋品牌起一个中文名字是否会降低档次呢?我们用事实说话。目前在中国经营的海外品牌,大概有两种命名模式,一种是直接取一个中文品牌名称,一种是采用英文的中文音译,也就是保持洋名字。

  目前来看,采用中文名字的洋品牌有奔驰、宝马、大众、丰田、本田日产、现代、三菱、通用、标致雪铁龙等。采用洋文名字有奥迪雷克萨斯凯迪拉克沃尔沃克莱斯勒Jeep菲亚特福特特斯拉雷诺等品牌。

  从目前各大洋品牌在中国市场经营状况观察,中文名称的洋品牌并未获得更低评价,也没有证据说明这一些品牌受到消费者歧视,尤其是奔驰和宝马这两大豪华品牌的中文名称更是深入人心,大众这个最中国化的中文品牌在中国市场享有极高市场占有率。菲亚特、克莱斯勒以及福特等洋名字,也并未因为更多保持洋品牌的特质,受到消费者更多眷顾和更高评价,也没有因此获得更高市场溢价或者更高的市场占有率。

  事实上,在中国汽车市场,最经典的品牌或者车型名称,几乎全部都是中文,丰田、本田、路虎、极光、发现、大众、奔驰、皇冠等等等,这些名字看到第一眼,就会产生鲜活正面的的品牌形象,奔驰一定比“本茨”更生动,宝马也一定会比“巴伊尔”更深入人心。

  更经典的中文名字,比如霸道和陆地巡洋舰,更是直接反应了产品特质,自从换成了酷酷的普拉多)和兰德酷路泽,引发消费者普遍失望,甚至更换名字很多年后,人们提起兰德酷路泽一直就是陆巡,这就是中文的魅力。

  经过每个方面解读,我们大家可以清晰发现,品牌起一个洋文名字并不会提升档次,起一个中文名字也不会降低消费者评价,本土品牌起洋名是一个不伦不类,甚至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历史回到20年前,这种行为很容易理解。我们落后,我们弱小,我们的产品缺乏自信,需要找洋文给自己背书。面对普遍崇洋的消费者(实际上并不),一个洋文名字可以去迎合他们的需求。但是发展到现在,市场已成熟,,消费者已经很成熟,消费者不会因为你的中文名字就横眉冷对,也不会因为你的洋文名字就高看一眼。众泰这样的三流品牌,取一个“路易威登”也不会让人觉得高贵;阿维塔和哈弗换成一个更有美感的中文名字,也不会降低社会的评价。

  尤其令人吊诡的是,当很多自主品牌为了获得本土消费者支持,不断强调自身本土身份的时候,一个中国人完全不懂的洋名字会让这种故事变得分外尴尬。

  何时中国品牌可以理直气壮取一个中文名字,何时哪些取了毫无意义洋文的中国品牌可以换回中文,什么时候才是中国品牌的真正强大。

  元气生活,就在长春,本次活动为吉林省首站-比亚迪元up车型首次和吉林省的迪粉们,媒体老师见面会,现场还邀请了我们首批元up车主一同见证,元气满满性价比极高的车型。现场布置以粉色为主

  近日,起亚旗下小型SUV——Sonet正式亮相。同时有消息称,该车有望在2024北京车展中完成上市。在此前新车的定位是一台专供印度等地区的车型,但如今亮相国内市场,为广大购买的人带来更多

  近期新能源汽车市场热点不断,从年初的价格战到3月底的小米SU7上市,均引发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而日前关于率先搭载固态电池的智己L6,同样引发了不少争议。据悉,在4月8日晚,这款新车

  为响应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哈弗SUV推出“换新补贴提前享,哈弗购车正当时”购车活动。即日起至4月30日,购哈弗SUV不仅可享现金优惠,更有置换礼、保养礼、金融购车等多重诚意

  4月8日,理想汽车官宣第四款增程式混动车型——理想L6将于4月18日正式上市。很显然L6的定位低于L7,根据理想汽车前期报道分析,其起售价应该在25左右,是理想汽车首款低于30万元

  至于小米,才刚刚进入汽车这个圈层,就玩了一手互联网的好把戏,弄出如许流量,说实话,看起来是好事,但是,大有胜之不武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