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唤醒“沉睡”的后备耕地资源 各地治理盐碱地有“妙招”→

  今天(23日)是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一起关注一类特殊的地块——盐碱地。我国有约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如果能唤醒这一“沉睡”的后备耕地资源,就能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更加稳固的保障。

  我国的盐碱地集中分布在东北、中北部、西北、滨海和华北五大区域,它们的盐碱类型和程度各不相同。从分布省份来看,大多分布在连片分布在吉林、宁夏、内蒙古、河北、新疆、江苏等18个省、市和自治区。今年以来,各地根据各自资源禀赋,展开盐碱地的综合开发利用。

  总台记者 张傲然:每年这样一个时间段,这处家庭农场的稻田里都会非常热闹,虽然说距离水稻收获还有几天时间,但是田中的河蟹已经很肥美。

  总台记者 张傲然:这样的成蟹要在田中生长两年的时间。春天,将米粒儿大小的蟹苗撒入田中,和水稻一起生长,冬天时取出来过冬;来年春天再放入田中,经过一个生长季,就变成肥美的成蟹。但是光靠手抓,估计我们今天是吃不上几只螃蟹了,因此稻田捕蟹还有“小妙招”。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家庭农场负责人 刘双:稻田地一停水之后,在稻田的边上特意挖条边沟,这种小边沟是保持有水的,蟹子是要奔水来的,我们把网下到水里,就把它抓起来了。这一天就能抓出来差不多两千斤。

  水稻可以为螃蟹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隐蔽的场所可以帮助它们躲避敌害生物。同时这些螃蟹以水中的动植物为食,可以清除田中的杂草和害虫。这些小家伙在田中跑来跑去,起到了松土的作用,它们的粪便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可以说水稻与螃蟹就是一对完美的“黄金搭档”。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家庭农场负责人 刘双:使用农药会影响螃蟹生长,因此我们全程是不喷洒农药。除了产大米,一亩水田还能产50斤螃蟹,效益是传统种植的好几倍。

  经济效益是一方面,更大的效益还在土里。五年前农场的样子还是一片白花花的盐碱地。这种土壤的pH酸碱度在10以上,农作物很难正常生长。当地向田中施入改良剂,不断泡田洗田,逐渐降低土壤的盐碱度。而这些螃蟹也为盐碱地的改良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家庭农场负责人 刘双:螃蟹生长的过程中要经过15次左右的脱壳,它们脱下的壳留在田中都是天然的有机肥料,起到培肥地力的效果。

  总台记者 张傲然:截至目前,吉林省共改良盐碱地近210万亩,改良的当年,水稻平均亩产超过300斤,为粮食的稳产增产作出贡献。

  看完东北的盐碱地,来到滨海的江苏南通,当地通过因地制宜修复、利用,盐碱地上产出的生态米、菜籽油等深加工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这几天,当地的人们正在田间忙碌着,来看记者的报道。

  行走在南通通州湾的拦海大堤上,一边是碧波万顷的大海,而另一边就是绿意盎然的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这里的海水稻再过二十天就可以收割了。眼下,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预测产。

  江苏省地质局盐碱地改良小组成员 白善军:今年的稻谷颗粒很饱满,预计今年每亩单产在1300斤以上,要比去年每亩大约多出100来斤。

  放眼望去,滩涂飘出稻花香,盐碱地变成大粮仓。而多年前,这里还是茫茫荒滩,土壤含盐量超过千分之二十,寸草不生。

  江苏省地质局盐碱地改良小组成员 姜夏烨:要想将盐碱地变成良田,含盐量必须控制在千分之三以下。我们将地质技术和农业、生物、工程等技术相结合,控制地下水位,改善了土壤性能。

  姜夏烨所在的团队利用地质和海洋等方面的专业方面技术优势,很快将盐碱地的含盐量降到千分之三以下。但随后,他们又遇到了新的难题。首次改良五个月后,随着冬春季节到来,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田间发生了返盐现象,地里的农作物有一半出现了死苗现象。

  江苏省地质局盐碱地改良小组成员 缪源清:第一次返盐后,我们在周围寻找可用的淡水,并对水盐环境实时监测。一旦盐含量超标,我们就采取淡水淋洗、生物质膜覆盖减少蒸发等一系列措施。这样就可以有效抑制返盐了。

  就这样,2017年,通州湾试种的44亩“海水稻”,亩产达到680斤。此后,改良后的盐碱地,可以种植水稻的面积逐步扩大到如今的1.5万亩。亩产超过1200斤。

  江苏省地质局盐碱地改良小组成员 解君艳:这些年,我们对300多个耐盐水稻小麦品种进行持续筛选试验试种,最终选出耐盐性强、抗逆性强、高产稳产的稻麦品种大面积种植。

  随着盐碱地改良面积逐步扩大,除了小麦与水稻轮种,这里还开始尝试种植玉米、大豆、油菜等作物。

  江苏省地质局盐碱地改良小组成员 白善军:我们这里1.5万亩改造好的盐碱地,每年收的水稻、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1万多吨,加工成优质海水稻米、菜籽油、粮食酒后,按市场价可创造产值7000万元。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