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藏粮于技:沿海盐碱地小麦喜获丰盈——我国农业大学土壤改进实验演示区测产记

  “风吹麦浪绿渐黄,布谷声催夏始忙。”芒种时节,坐落山东省东北部黄河三角洲区域——东营市的田野上,运用盐碱地改造的一块块田地里的小麦行将转黄。

  6月6日,该市河口区新丰家庭农场的农场主王甲民吃完午饭后,驾车早早来到自家流通的麦田边,等待农业专家的测产成果。

  本年58岁的老王是河口区新户镇四顷二村的乡民,两年前,以每亩400元的价格在本村流通2600亩盐碱地,投入200多万元购买农业机械,成立了家庭农场,预备在农业栽培上大干一番。

  “上一年栽培大豆,均匀每亩才收了200斤,再加上精华淡水资源,这盐碱地便是长不出好庄稼,不光没有赚到钱,还赔了本。”老王乌黑的脸上满是无法。

  “在1976年黄河没有改道之前,河口区是黄河的入海口,这儿大部分土地是黄河泥沙在渤海的海床淤积而成,受海水腐蚀影响,土壤含盐量较高,地下水位高,极易形成土壤返盐,小麦等农作物受盐碱钳制,成长总是不尽人意。”东营市河口区政府党组成员孙卫东介绍说,“现在全区犁地面积55.5万亩,但还有近百万亩盐碱荒地,没有开发运用。”

  据了解,早在2009年,东营市从荷兰引入暗管排盐技能改进盐碱地。暗管排盐技能的运用,使得抛弃的盐碱地具有了齐备的灌排系统,为土地的农业运用打下了坚实的根底。“由于精华配套的土壤修正技能,犁地的盐碱化问题没有得到必定作用的处理。盐碱土壤的容严峻、结构差,土壤营养含量低,且盐分淋洗作用差,仍不合适栽培农作物,且改进费用高、周期绵长。”东营市河口区农业乡村局局长张宝存坦言,当地政府及农业乡村部分一直在寻觅进一步的改进办法。

  面临河口区农作物遍及遭到的严峻盐碱钳制,东营市河口区把盐碱地综合运用列为河口区“十四五”规划要点使命之一。2020年12月,约请我国农业大学胡树文教授前来河口调研,并给予全方位的支撑,很快促成了项目的实施与落地。

  在当地农业乡村局的协调下,老王拿出3块地200多亩麦田,作为这项技能的实验演示地。2020年冬天,老王栽培了冬小麦,由于受盐碱钳制等原因,苗情差、长势欠好。2021年3月底,在小麦拔节初期,一半地块按惯例栽培办理作为对照,别的一半面积选用胡树文教授团队研制的盐碱地土壤调度剂做处理。在施用土壤调度剂后的一个月时间内,该区域只要三次较小的降雨,实验区不进行灌溉。

  走进田间,记者看到,按惯例栽培办理的麦田,小麦植株低矮、成长稀少,麦穗矮小干瘦,随处可见断垄,显露龟裂的盐碱斑。而选用盐碱地土壤调度剂做处理的地块,小麦长势均匀,植株高而强健,根本封垄,与对照比较麦穗显着长而粗大。

  由农业乡村部犁地质量监测维护中心副主任李荣为组长,山东省农科院李彦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宋付朋教授以及当地专家组成的测产专家组进行现场测产成果为:同田处理中,未改进地块小麦产值为141.56公斤/亩,改进地块小麦产值为327.22公斤/亩,改进地块较对照增产131.15%;非同田处理中,未改进地块小麦产值为152.71公斤/亩,改进地块小麦产值为443.19公斤/亩,改进地块较对照增产190.21%;改进处理较对照的增产起伏,抵达极显着水平。经检测,土壤耕作层的全盐含量由0.5%下降到0.3%以下。

  关于盐碱地改进的原理和办法,胡树文教授在测产现场娓娓道来:“河口区的盐碱类型归于典型的沿海盐土,地下水位高,简单返盐,当地之前用暗管排盐等方法。可是土壤氮磷钙镁等营养元素含量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结构差,所以还要改进土壤的结构和提高肥力。于2021年3月底,在小麦拔节初期,经过每亩追施盐碱地土壤调度剂和具有盐碱土壤专用修正功用的生物有机肥料80公斤,重塑了土壤结构,下降盐碱成分对小麦根系形成的盐碱钳制,增强小麦的抗逆性,显着提高了小麦的长势与产值。”

  专家们以为,在没有灌溉的条件下,依托天然雨养脱除土壤耕作层盐分,使小麦这样的旱作作物产值得到巨大提高,该技能含义严峻。

  胡树文教授的科研团队研制的新式盐碱地改进技能,不只简单易行,并且作用非常显着,让老王这样的栽培大户看到了丰盈的期望,也让河口区人民政府坚决了依托科学技能开发运用盐碱地的决心。

  当日,东营市河口区委书记赵书刚与我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王雯为“我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揭牌,两边携手协作共建教授工作站,实地深入研究、实验和孵化技能成果,推进黄河三角洲区域盐碱地改进、开发运用不断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