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根泥客

土壤修复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分析

  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土壤环境品质衡量准则》(GB15618-1995),“土壤污染”是指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物通过种种途径输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净化能力,导致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使土壤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正常功能失调,导致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并产生一定的水和大气次生污染的环境效应,最终将危及人体健康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土壤修复行业是以固定、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场地土壤中污染物并使其将下降到可接受水平或消除为目的,进行有关的技术产品研发生产、工程承包、信息服务、商业流通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称。与空气和水污染的治理不同,土壤修复工作耗资大、耗时长、处理过程复杂,很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再加上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很复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物并存的局面,因而土壤修复工作就显得更重要和复杂。

  2014年4月 17日,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公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引起了社会各方对于我国土壤污染状况的广泛关注。根据调查公报,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占比分别是 11.2%、2.3%、1.5%和 1.1%。从污染分布状况来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目前我国耕地质量等级劣质率为 27.9%。与空气和水污染的治理不同,土壤修复工作耗资大、耗时长、处理过程复杂,很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再加上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很复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物并存的局面,因而土壤修复工作就显得更重要和复杂。因此,总体来说,我国土壤环境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十分严重,土壤修复工作刻不容缓。

  相对于行业的兴起时间,我国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和实践相对较早,技术研发发轫于20 世纪90年代,目前慢慢的开始实现试验阶段到规模化实用研究与应用的过渡;而我国首例大规模的工业厂区土壤污染修复,则是在2006年在原沈阳冶炼厂由房地产开发商启动,这次实践是开发商会同科研院校的污染治理专家实践的,并未有专门的土壤修复公司参与;而直到 2007 年,才出现第一家专门从事土壤修复的公司——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有限责任公司,于这一年完成了北京化工三厂的土壤污染修复项目;近两年来,我国土壤修复公司的数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仅2012 年就新增将近100家,到 2013年已有300多家从事土壤修复业务的公司,但从质量上看高水平的公司数量依然不多。相比国外同行业而言,我国土壤修复起步晚,且投资力度很小。据统计,2013年我国各地启动的土壤修复试点项目总计 42 项,总体规模较小,仅 2 项资金总量超过亿元;而示范项目的资金几乎全部来自政府专项资金补贴,融资渠道狭窄单一。据估计,土壤修复目前市场规模不到 40亿元,而2013年环保产业产值约为8000多亿元 ,可见土壤修复产值尚未达到环保产业的1%。反观国外,美国在上世纪 90 年代就投入数千亿美元进行污染修复,荷兰上世纪 80年代就投入15亿美元进行修复污染土壤,德国 1995年一年就投资60亿美元清理污染土壤,不仅比我国土壤修复起步早 30 年,其早期投入也远超我国目前的力度;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土壤修复产值已经占其环保产业 30%以上比重,美国甚至达到 50%,由此足见我国土壤修复行业与国外的巨大差距。

  在土壤污染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扶持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发布单位涵盖国务院、发改委、环保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政策密集出台,凸显了国家对土壤修复行业的重视。土壤污染行动计划(“土十条”)已由环保部提交至国务院。随着“土十条”的推进,土壤修复产业将大有可为。目前,我国待修复的污染场地数量非常之多,保守估计超过 50 万块。2013 年全国土壤修复领域企业由 200 多家增至 500 多家,产值达140 亿元。我国有待修复的土壤污染面积为 3.83亿亩,土壤修复市场超5万亿元。我们预计,2015 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将达 400 亿元。“十三五”土壤修复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目前环保部总工程师刘华表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土十条”)已基本编制完成。土十条总体目标定位为到 2020 年,土壤污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农用地土壤得到一定效果保护;建设用地土壤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污染防治示范取得明显成效,土壤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健全。“土十条”将与“大气十条”“水十条”一起成为环境保护的 “三大战役”。“土十条”的发布将极大地拉动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市场空间巨大,具体市场空间测算可分农业耕地修复、城市土壤修复、矿区土壤修复三部分。

  我国土壤污染类型包括农业耕地土壤污染、城市工业用地土壤污染以及矿区土壤污染。目前,按播种面积计算我国氮素化肥平均施用量仍然分别是法国、德国、美国的1.51、1.59和3.29 倍,而耕地粮食产量水平与这些国家相比仍然低 10%-30%。当前,我国农药使用量已达到 130 万吨,是世界中等水准的 2.5 倍,我国受农药污染的耕地土壤面积达 1.36 亿亩。我国农业耕地土壤污染修复所需资金数额巨大,仅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农业耕地而言,即便选择土壤

  修复成本较低的植物修复法,单位治理成本为 100-500 元/t,直接治理成本约 3.1-15.6 万亿。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国存在大量高风险污染场地:1000 多个农药生产基地,80余处总量600万吨的金属渣堆放区域,无防雨、防渗措施;化工企业遗留场地难以计数。这些棕色地块的污染程度也十分严重,污染深度可达 10 米以上,污染强度可超出可接受污染强度标准的 100 倍以上。据统计,我国城市棕色地块至少有 30 万块,即使使用治理成本最低的稳定/固化技术,直接计算成本也约 1.06-4.75万亿。

  我国在《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 年)》中提出了环境恢复治理到 2010 年和 2015年的约束性指标,即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要分别达到 25%和 35%。但目前我国废弃矿山的复垦率才达到 10%,需要环境恢复与治理的废弃矿山面积约 150 多万公顷,采用费用最低的稳定/固化技术,保守测算,直接治理成本也约 0.43-1.94亿元。因此,土壤耕地污染、城市土壤污染、矿区土壤污染的治理工作需要大量资产金额的投入,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保守估计,我国的土壤修复市场在 5万亿以上,仅耕地修复市场潜在容量就达到 3.8 万亿,空间巨大。根据《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用于全国污染土壤修复的中央财政资金为 300亿元,其支持范围有受污染农田、城市“棕色地块”及工矿区污染场地。虽然中央加大了对土壤修复的支持力度,但是 300亿财政资金对于资金需求量巨大的土壤修复行业来说缺口非常巨大,因此只靠财政资金的扶持显然不够,探索出一条适合土壤修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显得很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