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我国关于土地改良的政策法规

  我国农业由于长期、大量并依赖性地使用化学 肥料,已经将我们本来健康、肥沃的土地“喂”得板结、酸化、盐渍化、地力衰竭,其恶化程度触目惊心!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各种病害,其严重程度令人发指!农民感受颇深的“增加化肥用量不增加产量”甚至“化肥用得越多产量越低”、农产品重金属严重超标、品质恶化、卖难、效益低等等“乱象”已成了普遍现象,土壤危机、农业危机已为我们的祖国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乃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

  对于土地瘦弱、贫瘠、地力衰竭,有关研究人员指出了个中原因,譬如用肥不平衡、缺乏有机质等等,但是从植物营养学、土壤健康学的角度来看,这个论 断尚不全面,甚至没找到根源!

  要找到土壤不健康的“病因”,我们一定要首先了解土壤健康的标准——美国土壤健康学会理事张朝晖先生指出:“健康的土壤中除了45%左右的矿物质即土壤本身之外,必要的还要有25%左右的空气、25%左右的水、5%左右的有机质和1%左右的微生物。”

  该报告于2014年4月17日由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公布,引起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

  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占比分别是11.2%、2.3%、1.5%和1.1%。

  从污染分布状况来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物并存的局面,因而土壤修复工作就显得更重要和复杂。

  我国土壤环境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十分严重,土壤修复工作刻不容缓。

  由此可见,我国土地污染状况已十分严峻,土地修复刻不容缓。那么,关于土地修复的政策有哪些呢?

  《计划》明白准确地提出,土壤污染防治要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为出发点,以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法制建设为基础,坚持源头严控,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强化科学技术支撑,发挥市场作用,引导公众参与。

  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一定效果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管理办法包括7个部分:总则、各方责任、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监督管理及附则。

  南大硒谷针对旱地、水田等不同土地形态配备不同的修复方法,主要是采用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利用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修复被污染自然环境或消除环境中污染物。土地生物修复分三个步骤:①建设标准化农田;②处理灌溉水源;③检测、修复、保养土地。

  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生物修复可以现场进行,费用只是传统物理、化学方法的30%-50%;环境影响小。生物修复只是一个自然过程的强化,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形成二次污染或导致污染转移;3.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物浓度。如某一污染场地经生物修复后BTX(苯、甲苯、二甲苯)总浓度降为0.05~0.1mg/L,甚至低于检测限;生物修复技术能同时处理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