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根泥客

给“生病”的家田“吃药打针”武汉“土壤医生”让260万亩农田回春

  15日中午,武汉市秀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秀谷科技)副总经理张西强带着一份土壤改良技术的新资料,匆匆赶回位于洪山区创意天地园区的公司,“大家一块儿来看看,这个技术能不能尽快在实际项目中应用?”之前安静的办公室里顿时展开了热火朝天的讨论。

  秀谷科技是国内农田土壤修复的头部企业,长江日报记者在办公的地方里却只看到4名员工。张西强笑着向记者释疑解惑:大部分技术人员现在都还“泡”在田里,为“生病”的农田“把脉开方”。企业成立13年来,土壤修复案例已超200例,修复了全省逾260万亩农田。

  一粒大米,从播撒种子,到长成健康的成熟稻谷,不仅仅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所接触的环境还包括土、气、温度等,而秀谷科技则聚焦农田土壤这一细分赛道。

  土壤是万物生长的基础,但它同样也会“生病”。张西强介绍,重金属污染、土壤酸碱度失衡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农作物根系伸展困难,长势弱,产量降低。

  “工业场地的土壤修复有一套成熟的体系,但该技术却不能直接应用于农田。农民靠地吃饭,也不能通过休耕或者以先挖出后填补的方式治疗‘生病’的土壤。”张西强回忆,秀谷科技召集了一批来自农业、环保、土壤、生态、园艺、生物、肥料等不同学科的专家,围绕如何研发出专属于农田土壤的“改良药方”,开始了反复试验推演,“在一块试验田上,我们就进行了4组对照组试验,优中选优最佳方法”。

  历时一年多,秀谷科技终于研制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药方”,这中间还包括其自主研发的能让土壤恢复肥力的土壤调理剂。

  “我们研发的土壤调理剂能矫正土壤酸度,抑制土壤病原菌和线虫,经常使用可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和透气性,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并对土壤改良有独到作用。”张西强介绍,但土壤问题看不见、摸不着,修复的重点是加强当地种植户的土壤修复和科学耕作意识。

  咸宁市崇阳县某茶叶种植区,近年来茶叶产量一直不高,当地种植户想了很多办法,却始终找不出“病因”,便请来“土壤医生”秀谷科技。

  “会不会有副作用,反倒伤了农作物?”“我从没有听过还需要给土治病。”当秀谷科技技术人员带着系列方案与产品准备大规模试验时,却受到了种植户的质疑。

  “我们带着技术团队给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解释土壤调理剂的原理,通过走访种植户家解释优良土质对种粮的重要性。”张西强说,秀谷科技技术团队承诺种植户无需停止耕种,并提供农业保险,最终说服了种植户,得以在茶园里开展试验。

  土壤调理剂用下去了,茶叶叶片却发黄了,种植户开始质疑:“你们的‘药方’是否有问题?”

  秀谷科技立即组织专家调查,最后找到了原因,由于种植户长期没有施肥,导致土壤有机质偏低,茶叶上还存在病虫害,种植户也没有及时打药,导致叶片发黄。“治病”仅靠土壤调理剂是不行的。

  秀谷科技当即自掏腰包给当地种植户购买肥料,还采用水分管控、微生物修复菌剂等多种修复措施,变化很快就出现了。

  山坡上,一片片饱满嫩绿的叶片迎风摇曳,茶叶不仅产量提升了,品质也提高了。因为“新医生”治好了“怪病”,附近的种植户纷纷邀请秀谷科技的技术团队到自家的农田和茶园进行指导。

  如今,秀谷科技的技术团队“出诊”时,还会把土壤修复知识的培训课带到乡村,让当地种植户打消顾虑,提高科学耕种意识。

  农田长期用化肥,就像人一味吃大鱼大肉,导致血脂血压血糖升高,还会引起并发症,久而久之就生病了。张西强和记者说,农田也需要讲究膳食平衡,有机质、矿物质不可或缺,这样种出的作物才能优质高产。

  在仙桃市一个2万亩的蔬菜大棚里曾发生了一件“怪事”:辣椒长不高,有的地块长得好而有的地方长势差。农户因为找不到“生病”原因,只能多施肥,反而导致恶性循环。

  经过现场勘查,取样本检验测试,秀谷科技的技术团队找到了“病因”,由于该农田长期耕种,导致土壤内部板结。这种板结,肉眼不太容易看出,农作物却感受明显。

  秀谷科技开出了一套复合“药方”,其中之一就是用无人机喷洒叶面阻控剂,张西强形容,这像是给土壤“打针”。叶面阻控剂主要成分为高纯活性纳米硅,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同时提高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抗倒伏和抗逆能力,更有助于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促进农产品增产。经过“治疗”,这片2万亩的农田恢复了生机。

  据介绍,通过给“生病”的土壤“吃药打针”,秀谷科技修复了全省多处农田,荆州、潜江等地稻田修复后,产量比原来增长了8%—10%,而咸宁、黄冈等地“生病”茶园“病愈”后,茶叶增产了10%—15%。

  去年,秀谷科技开始数字化转型,联合相关农业部门搭建了湖北省农用地大数据联合应用中心。在数字化大厅内,张西强滑动鼠标,只见大屏幕上,一张湖北省地图被逐渐放大,慢慢聚焦于某村的一块农田,画面上其土壤排水、灌溉能力等数据一清二楚。

  “数据库让每块农田都有了身份信息,通过数字化手段也能轻松实现农业自然灾害防范、粮食安全追根溯源等。”张西强介绍,目前秀谷科技与武汉工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校联合开发运用的北斗遥感技术和无人机高光谱技术,能获取地表10厘米以下的土壤污染数据,“以往人工布点、取样本检验测试,要消耗一个月才能出土壤调查报告,以后我们在短时间内就能找出土壤‘病因’,守好珍贵的耕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