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技赋能上海建工发布土壤修复及相关领域“十大技术”

  日前,在上海建工环境科技公司成立一周年之际,上海建工正式对外发布土壤修复及相关领域“十大技术”,聚焦土壤修复、渣土资源化利用、双碳管理、土壤改良、数字化建设等,是要在科技赋能的基础上,全力发展生态环境业务,更好地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重任。

  工业污染场地成套修复技术,来源于50多项修复工程的实践,这套技术体系包括多相抽提、原位/异位热脱附、原位化学氧化/还原、异位化学氧化、异位化学淋洗等,并形成多种核心工艺装备,在桃浦603以及南大地块得到充分应用。

  多相抽提修复技术及相关设备获得2项发明专利及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原位热脱附技术及相关设备获得4项发明与10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异位化学氧化技术及相关设备获得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针对黏性土壤优化的异位化学淋洗技术及相关设备获得1项发明与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原位化学氧化/还原技术及相关设备获得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土壤修复+地下空间开发”技术适用于污染土壤采用异位修复、且地块后续的地下基础已完成设计的项目,通过永临结合,共用基坑支护结构,有很大成效避免二次开挖等重复工作。同时利用地下室底板和墙体阻断污染,达到项目开发降本增效的目的。

  区域异位集中修复技术适用于大型退役工厂、工业园区地块的修复,已用于上海宝山南大修复工厂,主要服务原南大工业区各地块的污染土壤治理。

  修复工厂集成多种修复工艺,接纳周边地块污染土壤,避免各地块修复设施的重复建设,降低修复成本,缩短单个地块修复周期,加速了地块出让,节省了时间及土地周转成本。

  土壤修复工程数字化管控技术运用“土壤修复+智慧管控”的平台理念,集成传感器、物联网、网络通信、边缘计算、数据云计算数字技术,打通数据孤岛,按需提供数据支撑及决策依据,提升生产管理能效,并对应《上海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施工全套工艺流程环境管理技术方面的要求(试行)》,具备行业示范效应。

  在“无废城市”发展理念指引下,这项技术聚焦工程渣土、工程泥浆、河道底泥、市政污泥、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填埋废物等城市固体废弃物,凝练固废资源化利用和填埋场综合治理关键技术,推进设备集成和药剂研发。

  采用精细化材料配比设计,将城市固废加工成满足规范要求的筑路材料。解决了渣土处置难、筑路材料紧缺两大难题,同时建立了渣土资源化工厂,添加自主产权的固化剂产品,通过破碎筛分拌合出料摊铺碾压,形成了全过程流水线生产的基本工艺,大范围的应用于南京南部新城、杭州萧山等地资源化处置项目。通过垃圾筛分+末端分类综合处置,解决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难题。

  土壤改良和生物修复技术包含不一样土壤质量评价、障碍诊断和土壤质量演替规律分析。

  系统掌握餐厨垃圾、秸秆等城乡有机废弃物的处置工艺,将有机废弃物土地高值利用与盐碱土改良、农田整治和固碳沃土、场地景观提升和水弹性城市建设等有机结合,为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提供国家、行业系列标准和成套应用技术。

  筛选出功能性微生物,结合农艺措施,针对农田、矿山和绿林地等不同地块退化土壤或中、低污染土壤开展生物修复。

  “风险管控+生态复原”矿山修复技术适用于尾矿库、工业渣场的综合整治,已应用于贵州、广西等多个项目。

  通过渣体原位稳定化和四周垂直阻隔,阻止污染物迁出;封场防渗和设置截洪沟,避免雨水流入;同时将渗滤液导排,消除了渣场对旁边的环境的影响。封场后建设成绿地、公园,恢复了其生态功能。

  土壤污染调查评估技术通过信息化赋能污染场地调查评估各个阶段,高效支撑调查工作,精准评估污染程度和范围。

  自主研发“环境质量状况调查评估及管理系统”、“自然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现场精准定位、快速筛查、样品及时送检等全流程质控;“场地调查数据分析软件”、“风险评估数据处理软件”,快速准确分析检测结果,建立高精度场地概念模型,精准计算污染风险。

  风险动态管理和环评服务技术致力于绿色供应链和各类资产的全过程环境健康安全风险预警与管理,创造性地将大数据系统与传统EHS服务相结合,开发风险动态管理系统,帮助客户实现风险全方位覆盖和预警预防。

  利用各类数据库和全球资源,编制满足国际规定要求的环境、社会与公众健康影响评价,以及满足国内标准规范要求的各类大型复杂项目的法规环评。

  2022年6月,正式成立碳中和技术研究中心,特定领域双碳咨询技术重点研究包括区域碳排放核算体系、区域双碳指标、重点行业碳中和路径等。

  为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内外公司可以提供了超过50个“双碳”咨询服务项目,助其顺利实现“双碳目标”以及碳管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