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根泥客

2020年土壤修复市场发展前途及投资规划预测

  土壤污染指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态废料向土壤系统排放后,当数量超越土壤自净能力时,会破坏土壤成分结构的平衡和土壤功能,乃至出现危害动植物和人体健康的现象。土壤污染按照污染成分可以划分为无机物污染和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包括酸、碱、重金属以及砷、硒等非金属化合物造成的污染;有机物污染包括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有机溶剂、合成洗涤剂等造成的污染。按照受污染土地的类型可以将土壤污染划分为工业场地污染、油气田污染、矿区污染和农田污染。按照污染源可以将土壤污染划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以及其他污染。土壤修复则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土壤修复行业是以固定、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场地土壤中污染物并使其将下降到可接受水平或消除为目的,进行有关的技术产品研发生产、工程承包、信息服务、商业流通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称。与空气和水污染的治理不同,土壤修复工作耗资大、耗时长、处理过程复杂,很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再加上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很复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物并存的局面,因而土壤修复工作就显得更重要和复杂。

  土壤修复技术众多,需依据污染场地的特点做出合理的选择。修复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对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因为不同污染场地的土壤质地、污染情况及所在地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条件不同,对土壤修复提出了各异的需求,只有具备完善的土壤修复技术体系,才能提供更全面,因地制宜的土壤污染修复方案。据统计,2013年我国各地启动的土壤修复试点项目总计 42 项,总体规模较小,仅2项资金总量超过亿元;而示范项目的资金几乎全部来自政府专项资金补贴,融资渠道狭窄单一。据数据估计,土壤修复目前市场规模不到 40亿元,而2013年环保产业产值约为8000多亿元,可见土壤修复产值尚未达到环保产业的1%。根据调查公报,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占比分别是 11.2%、2.3%、1.5%和 1.1%。依照国家“到2020年现有位于城镇内人口密集区域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全部启动搬迁改造”的指标,可以推测我国有待修复的工业场地存量200万亩,根据招投标现在的状况来看,每块地修复成本从百万至千万甚至上亿不等,保守估计以每亩地20-50万元价格来估算,则场地修复市场空间将达到1万亿元。从污染分布状况来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目前我国耕地质量等级劣质率为 27.9%。与空气和水污染的治理不同,土壤修复工作耗资大、耗时长、处理过程复杂,很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再加上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很复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物并存的局面,因而土壤修复工作就显得更重要和复杂。我国的待修复矿山污染地块在300万亩左右,保守估计以每亩地5-10万元左右价格垃圾进行估算,则矿山修复市场空间将达到3000亿元左右;待修复的污染耕地面积约为3.92亿亩,每亩耕地修复价格以1万元为计算,则污染耕地修复市场空间为3.92万亿。总计来看,这三类待修复土壤潜在市场空间达5.22万亿元。现有土壤修复技术表明,目前的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都有一定适合使用的范围的限制,真正具有推广意义的示范工程还很少。对于存在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土壤,能够同时有效修复无机和有机复合污染的土壤技术报道极少,因此开发出能同时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是今后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目前,我国待修复的污染场地数量非常之多,保守估计超过50万块。2013年全国土壤修复领域企业由 200多家增至500多家,产值达140亿元。我国有待修复的土壤污染面积为 3.83亿亩,土壤修复市场超5万亿元。我们预计,2015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将达 400亿元。

  我国土壤修复市场广阔,当前受污染耕地面积已超越5000万亩,再加上过去粗放发展产生的受污染工业用地。粗略估计,当前我国土壤修复市场需求规模已超越万亿。因此我国土壤修复行业最为热门的是污染场地修复,由于城市范围的扩容,以前的工矿企业用地逐步变成了城镇建设用地,但工矿企业用地当年遗留的污染亟待治理,场地修复成为行业焦点。而耕地修复市场随国家对确保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视逐步落实,也开始壮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土壤修复技术尚未完善,土壤修复成本较高,政府与业主不可能承担如此高额的修复费用,去对所有污染土地进行修复。随国家与社会对环保要求的提高,准确监测土壤污染风险成为土壤修复相关者的首要之选,因此土壤修复前期工作-土壤监测、土壤污染修复风险评估将会获得爆发性发展。